?
12月18日,環保部通報,未來5天,京津冀中南部、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可能出現一次大范圍持續重污染過程。針對此次全國大范圍出現的空氣重污染過程,環境保護部向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等省(市)人民政府印發預警通知,要求加強重污染天氣預報和研判分析,及時準確發布預警啟動響應,較大程度減輕污染危害。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不殆。減輕污染危害,首先要弄清楚污染危害有哪些?
直徑不超過2.5微米的細微顆粒物被稱為PM2.5,吸入空氣中的微細顆粒物給健康帶來不可的影響,比如改變肺臟的功能和結構、影響生殖能力、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。研究表明,細微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葉,長期沉積會引起各種病癥甚至還會誘發肺癌。同時中國工程院士、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也曾指出,“灰霾天氣比香煙更易致癌。”
中科院研究已經基本證明大氣污染與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正相關。北京市近年肺癌患病率顯著提高,2012年平均每天確診104個肺癌病人。對廣州市肺癌致死率與灰霾關系的研究表明,考慮7年滯后期,肺癌致死率和氣溶膠消光系數的相關系數高達0.97。美國國家環保局2009年的一份長篇報告稱,綜合各項研究發現,長期接觸細微顆粒物與“生殖和發育后果”之間可能存在因果關系。
今年9月18日,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稱,研究顯示全球空氣污染每年導致330萬人死亡,其中75%是因為長期吸入微塵顆粒而引發中風和各類心血管疾病,也會引起各種呼吸管道病變或肺癌等疾病;若各國不采取改善空氣質素措施,至2050年因污染而導致死亡的人數將倍增至660萬人。
今年10月17日,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報告,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,并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。
談“霾”色變,但不能坐以待斃,面對氣勢洶洶的鎖城之霾,我們能做些什么?
呼吸科門診專家表示,在霧霾污染的天氣狀況下,有心臟病、肺病、哮喘等病癥,以及免疫力低的老年人和小孩子要盡量減少外出,不得不出門時要戴口罩。如果孩子出現咳嗽等癥狀時,盡量不要再送幼兒園,以防其他孩子被感染。此外,市民要停止晨練,在霧霾天氣多喝水、多吃水果。出門回家后,用溫水洗臉、漱口、清理鼻腔。
環境專家建議,在大氣污染嚴重的情況下,關閉門窗是首要選擇,可以阻擋一部分污染物進入室內加重室內污染,但此前有媒體通過對比發現嚴重霧霾天,室內室外的污染指數并沒有很大區別。建議家庭良好合并使用空氣凈化器,以較大限度的降低危害;如果大氣空氣質量很好,應以開窗通風為優先選擇,沒必要長時間開啟空氣凈化器。
當空氣凈化器成為越來越多家庭選擇的時候,只是安裝之后,你真的會用嗎?
歷經千辛萬苦選購之后,其實空氣空氣凈化器的選用也有大學問。一、空氣凈化器應該開多長時間。建議霧霾天時,可以先將凈化器開至較大檔速運轉半小時至一小時,確保家里空氣極速凈化,之后可以調制低速擋位運行。二、更換濾網。空氣凈化器的濾網是有壽命的,尤其是過濾型空氣凈化器,如果不及時更換濾網,反而可能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。三、開窗通風很重要。很多百姓認為,家里有了空氣凈化器就不需要開窗通風,其實不然,開窗通風有助于室內含氧量的提升,開窗通風和凈化器配合使用有助于室內的良好環境。
霧霾防治,重點在治。在國家層面,同樣不能有所松懈。第一個措施是低碳發展,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,京津冀這一帶的目標是,到2017年煤炭利用零增長甚至負增長;第二個措施是節約高效利用資源,強化一些約束性指標管理,從總量和強度兩方面來控制;第三個措施是采取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管理,確定水耗、能耗、地耗的一些標準,同時開展水權、碳排放權的交易。
管好嘴,護好肺,聽好“十二五”結束和“十三五”開幕的鐘聲,在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,相信空氣常清新,藍天會常藍。文章鏈接:中國環保在線